安徽舒城县幸福村里绽放的“关工”绚丽奇葩

2013-07-22 14:13:28    来源:法治报道

  盛夏七月,在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简直就是一处美不胜收的美丽大花园,那里有荷花盛开的十里荷塘,有葡萄满滕的十里果香,有千畦泛绿的风吹稻浪,有浓荫簇拥的别墅农庄,有520亩生态鱼场的十里碧荡……若身置该村,美丽的乡村景色一定会将你迷醉。然在该村,还有一朵悄然绽放的美丽“奇葩”,那就是成立于1993年的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这支由村里老同志组成的队伍,在村党委书记、关工名誉组长杨龙和带领下,为了全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无私地奉献着余热,使这支“奇葩”盛开20多年,愈开愈艳,迎着夕阳映红满天霞。

  善用“五老”宝,播撒“金种子”

  幸福村是地处舒城县城南郊,经济较为富裕的村,全村3200人,多数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经商,留守在村的多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

  据统计,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达438人,这其中不乏有老党员、老村干部、老教师、老科技、老战士,这些老年人在当地德高望重。该村“两委”多年前就深深意识,抓好农村工作,这些老年人的力量不可缺少。为此,在上级关工部门的指导下,该村成立了关工小组,村党委书记杨龙和任关工名誉组长,村党委副书记夏道斌任关工组长,退休老村长方贤平任关工副组长,将村内有文化、有水平、乐于奉献的老同志吸纳到关工组织里来,分设帮教、家教、德教、科教、健教等“五老”队伍,目前,村关工小组拥有成员 28人,全村19个村民组配备了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工联络员。这些关工小组成员在当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德教、家教、帮教、科教、健教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当地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从而也使关工工作的“金种子”播撒在群众之中并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田。当前,村关工小组实现了“五个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专人、有活动经费、有办公设施。同时规范和完善了关工制度、机制和资料台帐、档案。村关工“双创建”工作做到了“一项机制、三个纳入、四个同时”,即将关工“双创建”作为村里一项长久工作机制,纳入村党委工作日程、纳入村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并将关工工作与村其它重点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考评,真正把关工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empirenews.page--]

  全心作奉献,“奇葩”吐芳菲

  近年来,该村关工小组紧紧围绕创建关工先进村标准,主动融入美好乡村建设实践,全心奉献,使关工这朵“奇葩”吐艳争芳。

  一是培育文明新风尚。村关工小组成员中有谢启云、周继红、杨胜新、郭兴民等10多位是民间老文艺,他们能弹会唱善舞,村关工小组以他们为骨干,组建文艺宣传队,逢年过节,走村串户给全村群众演出,编排农村计划生育、民生工程、孝老爱亲、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既繁荣了农村文化,也使群众深受教育。2011年,村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关工文艺队带领村民到广场跳健身舞,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二是无私关爱青少年。村关工小组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组织成员与全村312名青少年结成“对子”,帮助青少年搞好思想道德教育。将村小以烈士命名为高林小学,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家教、开主题报告会等形式,抓全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知识教育。积极倡导,利用村大官塘旅游休闲基地,组织一支青年龙舟队,购置了两条龙舟,在大官塘水面上训练,到各地参加比赛,在2010年端午节三河龙舟赛中捧回了金牌。积极争取村“两委”支持,在全县村级第一个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落实了专人管理服务,配备了电话、电脑、运动、娱乐、健身器材,1000多册少儿书画,供少儿阅读。帮助教育失足青年是关工小组的头等大事,对“两劳”回归青年,村关工小组成员落实专人上门谈心,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做人,与广大群众一道走上致富道路。

  三是生态农业当示范。幸福村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老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村关工小组把科技示范园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每年园内葡萄成熟时节,都组织村内中小学生到园内开展采摘葡萄等现场学习体验活动,增添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兴趣。

  另外示范园也吸引了县城及周边乡镇众多青少年前来观光和体验农家生活,今年上半年,就迎来10多批400多名青少年前来示范园参观。同时,科技示范园还带动了周边农户进行科技致富,今年,村关工老科技陶廷贵利用其擅长技术,承包示范园50亩土地种植百合,并成立全县首家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50多家农户从事百合种植达500多亩,每亩收入均超过3000元。四是美好乡村建设立新功。

  幸福村是安徽首批50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在建设美好乡村中,村关工小组主动请缨,担任美好乡村建设的群众理事会骨干成员,负责相关配套费用的核定收取、施工工程队伍的确定、工程价格、质量的监管和相关矛盾处理、协调等工作,成为全村美好乡村建设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empirenews.page--]

  务实抓创建,借机提水平

  近年来,该村关工小组还积极创建关工先进村,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立足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村“两委”也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坚持把关工先进村创建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研究,每季度一次阶段性调度,半年一小结,年底全面总结。在创建过程中,认真贯彻省委皖发[2009]28号文件精神,对照标准,细化内容,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村每年从集体资金中拿出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关工小组工作经费,并落实关工先进村创建经费每年不少于3万元。

  同时注重结合,做到借船出海。利用文化建设项目工程,投入70万建成了村老年文化活动广场和村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老年娱乐室、健身房、图书室、练声房等;借题发挥。主动与上级科技、文化、共青团、妇联、计生等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关工工作内容;借钱办事。特别是对村内一些贫残儿童,积极发出倡议,并主动争取村内创业有成人士捐资帮助。2012年,村贫困户王世梅两个女儿无钱上大学,村关工小组积极帮助王世梅与村一名个体老板结成帮扶对子,一次性解决了两个女孩上大学学费;借机争取。

  幸福村是舒城县基层老先进、老典型,各级领导来村视察调研多,只要上级领导来村,村主要负责人,都借机会汇报关工工作,争取领导重视支持,今年已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110万元,用于建设村老年乐园和文化大院。同时,村关工小组负责人经常到县、镇汇报关工工作,取得县、镇对村关工工作的支持,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提水平、上台阶。(周志军)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