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2013-07-30 16:58:44    来源:法治报道

  2012年,河南省周口市粮食总产154.6亿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95亿斤以上,居全省第一位,该市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拥有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郸城、太康、商水、鹿邑、淮阳、沈丘、项城、西华8县市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农业综合开发功不可没。作为全省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常年产量约150亿斤的周口市,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打造稳产高产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对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意义深远。

  周口市无山无丘,是全省不多见的平原大市,1200多万亩耕地沃野无垠,是周口市粮食高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金字招牌是国家对周口产粮最好的认证。据统计,2005-2013年,周口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15亿元,以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为目标,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效益运行,集中连片综合开发高产粮田156.85万亩,形成了基础设施好、土地肥沃、稳产增收,综合效益显著的高标准基本粮田。

  “你看,俺这农开项目区4米宽的水泥路格田成方、四通八达,万亩连片高产田50亩地一眼自助灌溉井、20米一个喷水口,想浇地只要刷一下磁卡,清水哗哗地流;再看,排涝渠道守两旁、洁白桥涵通田间,种收全部靠机器,旱涝保收百姓无忧。今年亩产小麦比普通农田多100公斤,每年亩增收420元。这是农村吗?这是农民做了几千年的‘种地梦’呀!”谈笑间,淮阳县安岭镇刘楼村村干部任之岭和一群正在田间地头整理农作物的群众,望着万亩连片高产田秋苗茁壮,齐夸党的政策好。刘楼村,只是周口市农开项目高产粮田的一个缩影。[!--empirenews.page--]

  为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周口市下了真功夫。周口市委、市政府把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提升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贯彻落实,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查督办,各项目区都成立了以县长任指挥长,主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形成了涉农工程政令通畅、雷厉风行的良好局面。

  该市坚持科学布局高起点规划,将项目区选在远离城镇,远离工业规划区,干部班子稳定、群众基础好,增产潜力大,并且集中连片的地方进行开发,确保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科技优,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据统计,周口市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带动、辐射,全市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区粮食年增幅高于普通农田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80元左右;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示范和引领作用得到发挥,项目区良种覆盖率和测土配方施肥达到100%,达到每户一个科技明白人、10户一个科技示范户,为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社会和谐,国家出钱帮助农民打井、建桥、修路、植树,切实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民心工程;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真正从农业综合开发中得到了实惠,在发展中享用了成果,项目区成了全市名符其实的高产粮田的代名词。(殷垭文 殷立涛)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