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入村干部杜慧:将真情融入农村

2013-09-06 15:32:09    来源:法治报道

  今年7月份以来,作为陕西省宁强县筒车河村驻村干部的她,又一次融入了“三问三解”为民排忧解难活动的浪潮中,将自己置身于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在这期间,我走访群众、服务农民,收获了许多,也真正的体会到:只有把自己当农民,放下架子和身段,以情相待,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筒车河村驻村干部杜慧深有感触的说。

  筒车河村,坐落在县城东南3公里处,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遥相辉映,京昆高速和城皇公路穿境而过,人们称她是镶嵌在高寨子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风光秀丽,绿色翡翠;这里玉带环绕,依山傍水。带着山水的灵气,养育着善良、可敬,还有些许无奈的农家人,而农村的辛苦,群众的勤劳淳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走在乡间小道,田间地头,乡亲们对我微笑并邀自己到家做客的时候,感到格外亲切。”杜慧笑着说道。

  发挥“调解员”身份 促群众解开心结

  3年来,杜慧走遍了筒车河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作为一名国土所的干部,除了处理所里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担负起西成高铁征地、陕南移民搬迁征地、资金兑付等工作,虽然很繁琐,但她依然觉得很快乐。

  随着宁强项目建设的不断加大,西成客专建设成为“举县瞩目”的一件大事,但在项目建设征地中,依然存在诸多矛盾,筒车河村一组全体村民不满西成高铁项目中土地赔偿标准,多次到县、镇上访要求提高赔偿标准,并写出了全体村民诉求状,杜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实地勘察存在争议的土地,对比国家赔付标准,向他们进行耐心的讲解,经过几天的走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群众的“心结”解开了。笑嘻嘻的说:“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我们都支持。”

  经常背着背篓,拿着水杯到镇上上访的一位老大爷,他叫徐连生,今年已经77岁的高龄了,他可是上访的常客。他和妻子都年老体弱,经常住院,毫无经济来源,加之子女又不在身边,生活相当困难。别看他瘦瘦小小的,他的脾气可是不小,经常到镇上来大吵大闹,了解到他上访的目的之后,杜慧就经常到他们家去和他聊天,交谈中他也透露出和蔼可亲的一面,原来他是想要一个低保指标,考虑到他家的情况,杜慧积极向镇领导反映情况,最终将他纳入了享受低保的名单。现在,徐连生见到杜慧总是笑嘻嘻的说: “小杜,来坐呀!”

  刚驻村不到半个月,就遇到了十分棘手的一件事,筒车河村二组村民陈彦林因给别人拆房掉下摔死,陈彦林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死,对于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于是陈彦林的妻子带着所有的亲戚到镇政府闹事,经过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们终于同意了司法调处,前后经过四次调处,事情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最后,陈彦林的妻子又多次打电话给杜慧反映他们的住房问题,希望能帮他们解决住房,当了解到他们的住房确实困难之后,我杜慧积极和镇城建办联系,了解到二道河安置点安置的条件,为她写申请、填写表格,终于申请到二道河的安置房屋。

  “邻里纠纷、妯娌矛盾在这样一个村庄中总会上演许多,但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公平公正之心,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调解员’”。杜慧说。[!--empirenews.page--]

  扮好“管家”角色 增进鱼水深情

  杜慧讲:“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我就拥有了三个身份:筒车河村驻村干部,西成客专临时用地征地协调工作组和陕南移民搬迁征地拆迁工作组的成员。为了诠释好几种角色,我整日在村上忙这忙那,村上的农户亲切地成我为‘杜管家’”。

  对于这个称呼,杜慧是既高兴又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深知:当好村管家并不容易,不但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还要考虑尽快让群众都富裕起来。因为各种重点项目的实施,征地拆迁引发的结果就是村中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在国土所所长夏晓健指导帮助下,杜慧连续两个月走访调查,不但摸清了筒车河村人均耕地现状,对全镇的农业用地发展现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后,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给县人大、县国土局,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杜慧还组织农户到相邻产业示范村参观,并请求镇上协调产业用地,帮助少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村里的种植大户燕贵武依托村上远程教育平台的教育资源和信息,从一个普通的种植户,成长为种植业的致富能手;从一个靠时运赚钱的农民,成长为技术强、经验足、口碑好的种植大户。看到燕贵武的致富信息,杜慧为之很高兴,经常和他交谈种植经验,组织群众到他的大棚参观,介绍群众到他那帮忙,燕贵武经常会对杜慧说到:“你真是我们的大管家!”

  做好“农民”角色 当百姓贴心

  驻村以来,杜慧积极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民意,以实际行动为民排忧解难,并制定了工作计划,保证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据杜慧介绍,她先对60户农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记录了相关信息,制定了相应的走访路线。对各类农户进行认真走访(如贫困户、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富裕家庭户等)。采用谈心、交流的方式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忧虑,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发放“信息卡”,农户如果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就拨打信息卡上的电话,随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收到明显效果。

  7月19日,暴雨连连,杜慧同包片领导夏书记还有其他同志正在筒车河村查看灾情,忽然听到玉带河边有妇女的呼救声,她们立刻寻声奔到河边,只见一位背着背篓的老人正在河水中奋力挣扎,不时被急流打倒,在这危急时刻,杜慧未顾上脱衣服就跳入水中,奋力将老人托举到河边,在其他同志的协助下将老人抢救上岸。老人被救起时已精疲力竭,满脸惊恐,动弹不得。在大家的的全力施救下,老人慢慢缓过神来,原来老人就是爱闹事的徐连生,下午他独自一人背着背篓前往河对岸摘菜,过河时不慎失足落入水中。由于刚刚下过暴雨,河水湍急,加之背着背篓阻力大,几次试图挣扎起身都被急流打翻,幸被河边一名妇女发现,老支书才幸免于难。看着大家关切的神色,他老泪纵横,连声道谢。

  事后,杜慧经常到老人家去探望,帮他扫扫地、拉拉家常,老人总是很高兴,满脸的笑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杜慧就会感到很开心:只有把真情融入农村,把自己当成农民,老百姓才会把你当家人。

  杜慧说:“这些虽然只是一件件小事,但它们却是我所有驻村工作的缩影,我相信,只要将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做,干群之间的关系就会是真正的‘鱼水情深’。”(通讯员 郑 兵)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