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邯郸市工业学校驻东漳河村工作组着力办好惠民实事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中共河北省委、中共邯郸市委《关于深化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实现农村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强化,把党的声音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着力办好为民惠民实事,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的质量,2014年3月,邯郸市工业学校驻村工作组在组长王书勤(邯郸市工业学校校长)的带领下,来到成安县东漳河村,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为民办实事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访民情深入群众,听心声问民所需 东漳河村位于河北省成安县城东16公里处,隶属漳河店镇,人口1961人。该村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以农作物种植为主。总体上看,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工作组来到村里后,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倾听村民心声,掌握第一手材料,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村里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最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对该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十五件实事”的工作计划,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这15件实事是:1、农村饮水安全。2、村街道路硬化。3、环境整治及农村垃圾集中处理。4、厕所改造。5、村庄绿化。6、民居节能改造和危房改造。7、污水处理。8、土地整理和公墓建设。9、厨房改造和秸秆处理。10、村民中心建设。11、环境美化。12、农村教育设施建设。13、传统文化保护。14、产业支撑。15、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十五件实事”的行动,已按照规划步骤逐步开始落实。 送温暖助学助残,献爱心扶贫济困 由于该村经济基础薄弱,一批农户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如本村学生董园月,家有脑瘫妹妹,常年不离药物,还有发育不良弟弟董学为,奶奶多病,家庭生计靠父母外出打工维系。学生田金虎,母亲有精神病史,常年吃药,父亲为照顾母亲不能外出打工,家庭收入靠农业维持生活。学生袁帅,父母离异,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吃药,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学费依靠外公外婆资助。武天增,九岁,姐姐14岁已经辍学,妈妈离家出走,爸爸弱智,奶奶脑瘤,爷爷偏瘫,家庭生活依靠爷爷不足两千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等等,像这样的特困户在东漳河村就有16人。对以上情况,工作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雷厉风行地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政策帮扶方面的资金扶持。最后,在共青团邯郸市委和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为每一个困难的学生争取到每年800元的助学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学生和家长的困难。 工作组入村以来,还得知有几户村民残疾不能务农,工作组的同志们克服困难,通过残联等组织,向这些残疾群众资助多功能轮椅2台,钢制拐杖2副,手摇三轮车1辆,座便椅2台,手杖2套,四脚手杖1套等等。[!--empirenews.page--] 为群众硬化街道,得民心保路畅通 东漳河村共有四条主街道,其中两条年久失修,损害严重,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雨天存水严重,群众出行困难。工作组在走访时,村民都反映到出行难问题,整修街道是广大群众最强烈的愿望。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群众所盼望的目标就是工作组的努力方向。于是工作组就把街道硬化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东漳河村大道窄,个人占道严重,树木、建筑、杂物已经久存路边,工作组和村干部一起克服种种困难,所有路障在两天内全部清除。 施工期间,工作组、村干部一起参战,村民们出工出力,在规定时间内硬化道路3386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村民说这回路修好了,出门再也不用蹚水走“水、泥”路了,工作组办了一件大好事,我们从内心里感谢他们! 双下乡科技卫生,暖人心件件事情 邯郸市工业学校派驻的工作组,充分发挥学校工科专业的技术优势,3月28日,组织学校家电维修专业的师生为东漳河村民进行家电义务维修,送科技下乡,共修洗衣机、电视、冰箱等电器30余台,受到村民热烈欢迎。为推广专业技术,学校驻村工作组承诺所有东漳河村适龄青年均可免费到邯郸市工业学校学习专业技术,学有所成后,服务乡邻,为社会做贡献。 工作组在村情调查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中的老党员、老退休职工和村民殷切希望得到市级医院专家们的诊断治疗,解决他们的医疗疑难问题。于是,工作组在向市第一医院转达了村民的医疗就诊愿望时,得到了该院的积极响应。院领导组织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妇科、儿科等科室的13名专家到东漳河村给村民们进行大型义诊。就诊群众在工作组的引导下,有序列队就诊。当天就诊咨询的群众达100多名,就诊咨询工作直至12:40左右才告一段落。 村民刘云是一个残疾人,下肢瘫痪,不能行走,来就诊时,家人用三轮车把她送了过来,医疗队的医生们专门到三轮车上给她进行了全面检查。她和家人非常感动,连声说“谢谢大夫了,在家门口就能开方吃药治病,感谢医疗队和工作组啊!”。 在医疗队离开时,群众恋恋不舍得送了一程又一程。看着就诊群众殷切的眼神和期盼的目光,邯郸市工业学校驻村工作组更坚定了为群众服务的信心,他们将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发挥好协调和桥梁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让党的雨露阳光温暖千家万户。(赵方) |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