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立足实际服务三农

2013-06-20 16:01:28    来源:新农网

   近年来,广东省云浮市郁南立足县情实际,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的路子,实现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居民稳定增收。今年,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近4万亩。其中,优质稻15000亩、无核黄皮7000亩、粉蕉6000亩、南药4000亩、台湾珍珠石榴3000亩、蔬菜1500亩、橄榄1500亩、金煌芒450亩、圣女果450亩、坚果600亩。

  突出统筹规划,明确产业布局。郁南县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县重点推进工作(项目),成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郁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13-2015)和《郁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分解表》,把全县农业种植区域调整为优质稻、沙糖桔、无核黄皮、芒果、台湾珍珠石榴、蔬菜、南药、圣女果、茶叶“九大种植区”,并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类型和任务分解到各镇、各村、各户。

  突出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发挥“五大基地”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加快改造低效益果园、柑桔黄化病果园,改种蔬菜、南药等优质高值作物。2012年建立沙糖桔黄化病防治示范基地5个,面积150亩;建立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7个,面积760亩。今年,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因地制宜选择一个适宜本地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引导发生黄龙病、黄化病的柑桔果园及时改种,通过发挥土地流转、金融支撑等作用,大力发展农村“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全县520条生态文明村已有192条正在开展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如千官镇古罗村成立竹器加工专业合作社,通门镇岭咀头村成立绿化树专业合作社,东坝镇枫树围以 “公司+农户”方式发展种植橄榄等。同时,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以“公司+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其中,该县无核黄皮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园区面积500亩,辐射带动面积2000亩。[!--empirenews.page--]     突出科技服务,提高科技贡献率。近3年,该县引进10名具有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了县农业推广中心力量;坚持实施农技人员提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组织百名农技人员驻村入户,实行农技人员“基地驻点服务制”,保障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到位;积极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示范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8.5%以上;发挥农业信息大楼等流通农业信息“窗口”的作用,推进农村信息综合平台基础建设,今年已在农业信息大楼召开有关农业结构调整培训班22期,培训2500多人次。

  突出创建品牌,确保产品质量。以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建设。充分调动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郁南县富康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创建了7个“绿色食品”;以产品质量拉动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全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90%以上;以市场拓展推动品牌建设。通过举办郁南无核黄皮、沙糖桔品尝等节庆活动,借助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平台,大力推介无核黄皮、蔬菜、南药等特色产品。去年,郁南县荣获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产品:沙糖桔”称号。

  突出开拓市场,促进产业成长。发挥产业化组织作用,开拓农产品市场。该县1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与全国、珠三角等各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对接合作,以“合作社+市场”模式来畅通农产品销售;31家龙头企业加强与当地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开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销售模式,保障农产品销售。发挥“农超对接”作用,畅通农产品市场。该县依托日益改善的交通区位优势,创新发展“超市+企业”、“超市+基地”、“超市+配送中心”等多种“农超对接”模式,与珠三角地区众多中高档超市合作,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该县“农超对接”带动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基地超过5万亩,带动种植农户7000多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