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吉沙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依托“无证违规取水公益诉讼法律监督模型”,精准筛查出辖区内一涉水企业非法取水线索,经核实确认其存在擅自凿井、长期滥采地下水用于洗车服务的违法行为,既违法水资源管理相关规定,也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近日,为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活动,公安部正式上线“全国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线索举报平台”。 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立法进程一直备受社会关注。8日,生态环境法典3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最高人民检察院8月27日在浙江湖州发布了10件生态环境检察典型案例。在这些典型案例中,办案机关依法惩治破坏和污染环境资源犯罪,揭示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重点、难点和发力点。 2014年6月至2024年12月,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28.20万件。2021年以来,环境资源一审案件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民法院促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7月1日从海南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第二支队获悉,5月下旬,该支队成功破获一起特大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打掉一个“捕运销”全链条非法捕捞团伙,查获渔获总量超10万斤,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近日,我们接到来自河北省霸州市霸州镇东关六街居民的举报 在祖国绵长的边境线上,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有一座特殊的派出所——红山嘴口岸边境派出所。派出所屋檐下悬挂着超过100个燕子窝,100个燕子窝如音符般排列,它们与身着藏蓝警服的戍边民警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边关画卷。 6月4日,莎车县人民法院在建设路“美连美”超市前开展“司法护航绿水青山,守护生态法治蓝天”主题街头宣传活动,以生动实践传递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与担当。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第46批共5件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明确裁判规则,严格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近年来,隰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与林业效益提升,全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为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