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筑与法

广西南宁违章“楼薄薄”倒了

时间:2013-11-28 09:44:27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冯耀华 何学俏
导读:27日早上7时许,由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政府组织的联合执法组正式对望州路北二里36号的违章“楼薄薄”进行强制拆除。

    11月27日,被媒体数度曝光的“楼薄薄”终于倒下。

  思考

  “楼薄薄”倒下 是“长相”惹的祸?

  “楼薄薄”被拆当天,广西各大媒体、网站的微博微信等都及时发布了消息,网友们在肯定执法效果的同时,也对类似违章建筑的查处提出了不同看法。

  有网友认为,“楼薄薄”只是众多违章建筑的冰山一角,若非因其长相“怪异”引来网民热议,或许不会这么快就有结果。还有网友指出,“楼薄薄”在被媒体多次曝光的巨大舆论压力之下,尚且需要耗时3年才被“扳倒”,相比之下,那些隐蔽性更强,“身材”也无异样的违章建筑,是不是更容易被忽略?而且,这些外表隐蔽性极强的违章建筑,其数量远远大于已发现的“楼薄薄”们,而城中村,更是这些违章建筑的重灾区。

  根据南宁市相关规定,民房最高只能建到四五层,但记者在不少城中村看到,大部分房屋都超过了这个高度,八到十层的楼房比比皆是。以至于不少网民将这些相互比高、又挤在一块的楼房,戏称为“亲嘴楼”、“握手楼”。

  昨日下午,记者骑着电动车沿良庆区建设路随便转一圈,总能在一排排房子中找到“鹤立鸡群”者。其中,建设路南三里三巷的尽头,就刚建起一栋8层高的楼房,其与邻近楼房的距离,也的确可以用“握手”来形容;此外,南三里一巷20号的一栋9层民房也是刚建起不久,比旁边许多楼房都要高出四五层,显得十分突兀。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相关负责人2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南宁市城中村违建房屋大多表现为违法加盖或重建,“大多具有土地使用证,但是加盖或者重建没有经过规划建设部门的批准。”而南宁市建委副主任尹承生也表示,目前在打击违法建设责任划分上,多部门都可监管,但未形成监管合力。

  记者手记

  拷问“楼薄薄” 职能部门应及早介入

  “楼薄薄”轰然倒下,既是网民的胜利,也是我们的悲哀。3年舆论监督,违章楼房始终坚挺,迟迟没有伏法。如果不是因为长相太“另类”,或许它的生命力还会更强。

  “楼薄薄”如此,那些隐藏更深,更善于伪装的违章建筑呢?面对网友的“发现”和媒体的曝光,作为执法者的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更具执法智慧?行动也更迅速更有效率?

  据报道,今年3月相关部门对银象路北一里的另一幢“楼薄薄”进行拆除时,每层楼的拆除费用约为2万元,其成本与重建一栋“楼薄薄”基本相当。人们在感叹拆除违建劳民伤财的同时,也对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督查是否到位产生了怀疑。“这么大一栋违建楼房,难道真要等它建好了,等到网民举报、媒体曝光,职能部门才能发现?为什么就不能在违建发生之前及时处理?”

  南宁市城管局城管支队督察大队副大队长王敬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由于违法建设呈现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城管等监管部门存在发现难、监管难、查处难的问题。加上缺乏部门联动和相关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审批信息共享不畅等,导致一些违法建设仍不同程度存在。

  难,固然是客观事实,但我们的监管者、执法者们,能不能也学学那些喜欢随手拍照的网民们,没事时骑个车子到大街小巷多溜达几圈?相信在你们这些专家眼里,违法建筑必然无处藏身。这么做,难道所花成本不比亡羊补牢要低得多吗? (记者 冯耀华 何学俏)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