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黑龙江首推宽松门槛 迎接异地高考

时间:2013-03-31 17:07:48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 异地高考,堪比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高教资源的不均、户籍制度的牵绊、生源利益的难调,让这项关乎众多考生的政策,迟迟难以落地。如今,黑龙江省已率先公布的高考报名政策,开启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

      异地高考,堪比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高教资源的不均、户籍制度的牵绊、生源利益的难调,让这项关乎众多考生的政策,迟迟难以落地。如今,黑龙江省已率先公布的高考报名政策,开启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闸门。与此同时,已有约15个省区市表示年底前将出台实施细则。

  打破户籍藩篱,随迁子女“就近高考”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异地高考,就是打破户籍限制,允许考生在就学地就近高考。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2.6亿,异地高考被认为是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一大举措。

  11月初,黑龙江省率先推出异地高考方案,规定“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学生“连续就读3年”等,放开了户籍限制,未提及“缴纳社会保险”等“城市条件”,被认为是宽松的“门槛”。

  “裹足不前会影响考生。”黑龙江省招考办副主任车行全20日接受采访时说,考虑到进城务工家长工作和生活困难,资格认定条件中,规定了合法职业而非固定职业,稳定住所可以包括租赁等,学生连续3年在黑龙江省就读,而非4年或更长。

  从11月5日高考报名开始到目前,黑龙江有189名符合条件的异地考生报名。车行全说,报考人数并没有公众想象得那么多。

  截至目前,山东、福建、上海等15个省市已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异地高考改革开始提速。

  门槛设多高,口子开多大?

  统计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仅就广东省而言,2011年底,该省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的有339万人。

  “改变寒门难出贵子,取消户籍限制允许异地高考是一项突破。”江苏省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长期任教高三的教师李长红表示,异地高考实现了以人为本。

  但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投放不均,异地高考将使京、津、沪等地区考生受到较大影响。19日晚记者在北京市一些名校周边进行了随机采访,受访人士担心异地生源在京参加高考会数量激增,带来新的问题。

  因此,北京、上海、天津等“高考洼地”的异地高考方案显得较为谨慎。此前,上海提出拟采用积分制,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天津提出家长要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依法纳

  税、上缴社保,且随迁子女就学达一定年限,但具体办法尚未正式公布。

  显然,对“异地高考”改革而言,最难把握的就是门槛设多高,口子开多大。一方面门槛高对务工人员子女不公平,另一方面,门槛太低意味着本就拥挤不堪的大城市将迎来更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教育资源将更为稀缺。

  维护教育公平,找寻平衡点

  “在这场教育资源并非增量的改革中,蛋糕合理切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专家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诉求值得关注,但教育现在都是属地化管理,涉及经费等大量问题。一定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尽量减少震荡和负面影响。

  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一词前面取消了“义务”二字,意味着今后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大门,都要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敞开,异地高考是大势所趋,但要谨慎前行。

  “异地高考”大门打开后,如何防范权力寻租、打“擦边球”,是方案设计的一个关键点。前几年就有这样的消息,有人利用权力帮助利益相关人移民到录取率较高的省份,或把户口迁移到亲戚朋友处,出现了钻空子行为。

  车行全认为,要在“双刃剑”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改革推进是关键。同一年高考报名和录取,有的省份实行,有的省份不实行,也会造成不公平。

  防止高考移民,要疏堵结合。王生说,应注意到异地高考仍是“有条件准入”“不完全放开”,尽快出台认定高考移民的标准,有针对地防范高考移民、投机钻营的情况。

 

责任编辑:xinbao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