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考防作弊措施再度升级

时间:2016-03-10 15:33:34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导读:距离2016年高考不足百日。教育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结合各地实际,采用二代身份证现场报名确认、现场采集照片和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及时进行信息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这也意味着,今年的高考防作弊措施将再度升级。

  高考作弊入刑

  ——最高可判七年 专家:对作弊行为有震慑作用

  近年来,高考作弊事件频现,侵蚀着考试公平,诸如去年江西等地发现有组织的规模性替考作弊,前年河南发生杞县替考案,等等。

  加大对高考作弊的处罚力度,已成社会的广泛共识。有媒体报道,去年高考前,全国31个省份均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表态将严防高考作弊,加大惩罚力度。

  以广东为例,去年,广东表示将加大高考违纪处罚力度,对参与替考等违纪舞弊的高校在校大学生,一律按规定开除学籍;对参与作弊的考生,除了取消当年高考成绩外,还要给予停止参加国家教育考试一到三年的处理;对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和违规违纪造成严重后果的考试工作人员,坚决依法依规、从严处理。考生携带任何书籍、资料及通讯工具(手机、传呼机)等违规物品进入考场,无论使用与否,都将被取消考试成绩。

  同样在去年,考试作弊也首次纳入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全国研究生考试、普通高考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这也意味着,今年高考作弊将首次纳入刑法范围。

  “如何有效解决高考作弊问题?入刑是一个好方法。”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考公平问题关乎每个考生权益,考生作弊注定意味着考试不公平。因此,高考作弊入刑,将对那些试图作弊的考生起到震慑作用,从而促进考试公平。

责任编辑:guanliyuan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