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瞭望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业打假人也是消费者 2020-06-02
  • “知假买假”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有多家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认定职业打假人不是消费者,并驳回其10倍赔偿请求。然而,青岛中院在去年作出的一份判决——“知假买假”行为属于消费行为,支持职业打假人的10倍赔偿请求,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被媒体称为“最完美”的“惊世判决”。
  • 涉未成年人犯罪稳中有变 司法保护任重道远 2020-06-02
  •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连续多年下降趋于平稳后有所回升、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这是6月1日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披露的信息。
  • 未成年人犯罪总体趋稳向好 强奸斗殴等犯罪人数上升 2020-06-01
  •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连续多年下降趋于平稳后有所回升、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这是6月1日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下称《白皮书》)披露的信息。
  • 市场监管总局:清理整治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 2020-06-01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开展清理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将对知名医院等机构被冒牌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整治。
  • 两部门:除特殊需要 禁止捕捞相关蛙类野生资源 2020-05-29
  • 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正式公布。同日,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草原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大相关蛙类野生资源保护力度,除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捞相关蛙类野生资源。
  • 最高法:为治理未成年人打赏乱象加设法律屏障 2020-05-29
  • “9岁女童打赏主播花光家里10万彩礼”“护士的10岁儿子打赏主播10万元”“孙女玩手机游戏花光奶奶救命钱”……一些未成年人因游戏充值和为主播打赏花费家长“巨款”的新闻屡见不鲜。钱该不该退?退多少?近日,最高法给出明确意见,为治理未成年人打赏乱象加设法律屏障。
  • 关注民法典草案 热点问答:高空抛物谁来负责 2020-05-28
  • 这几天,民法典草案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前男友电话骚扰是否侵犯隐私,泄露网购信息算不算侵权,高空抛物谁来负责,这些均能从中找到答案。
  • 聚焦两会盛况 学习两会精神 2020-05-28
  • 聚焦全国“两会”,强化使命担当。连日来,新疆博湖县人民法院组织全体干警学习两会知识,积极引导干警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干警积极办案的热情。
  • 全国人大代表:让母乳代用品监管有法可依 有标准可循 2020-05-27
  • 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母乳代用品监管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平阳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浙江温州鳌江镇联南村村委会主任陈爱珠提出了尽快制定出台《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健全相关科学标准体系等建议。
  • 悠悠百姓事,两会总关情: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 2020-05-27
  • 民生小事,就是党和政府大事,也是代表、委员关心事。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结合履职实践,聚焦民生小事,谈百姓关切。
  • 严惩虐待儿童行为 织牢织密儿童保护网 2020-05-26
  • “虐待未成年人行为虽已入刑,但虐童事件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全国人大代表王静成向本次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单独设立“虐待儿童罪”。王静成认为,尽管《刑法》对虐童行为有所惩治,但还存在问题,包括适用主体对象太窄,对“虐待行为”的法律性定义不明晰,入罪门槛过高——需构成情节恶劣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