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在即 谨防网络诈骗盯上你

    “双11”网购大促活动已经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启动。在网络购物狂欢的背后,一些诈骗团伙也蠢蠢欲动,这些都在倒逼消费者提高防诈骗意识。

  • 独出心裁熄“火山” 消费维权促发展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吐鲁番市中院党组积极发挥1+N工作小组作用,多措并举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有效保障消费者各项合法权益。10月22日,吐鲁番中院民二庭副庭长万彬等1+N工作小组一行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就12315热线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实地调解。其中,针对消费者林某投诉房屋装修工程质量问题,1+N工作小组首先向双方当事人说明了装修合同中常见法律问题、并实地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在了解有关情况后,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开展释法析理和心理疏导工作,双方当事人也放下了心中那股气,开始理性地提出自己的

  • “仙境”变陷阱!“滤镜景点”让游客直呼被坑

    温暖浪漫的粉红色沙滩原来是红土荒地,“《楚门的世界》同款”海边白色天空阶梯只是一两米高的梯子,网红小众蓝房子竟是门前杂草丛生的破旧小屋,“宫崎骏动画世界既视感”的露营地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停车场,通透明朗、充满艺术气息的长廊是用3D壁纸营造的视觉效果……近日,游客追随部分小红书博主使用滤镜过度美化后的景点打卡,结果却大失所望,直呼“仙境”变陷阱,自己被坑了。

  • 陕西首届白酒创新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近日,由陕西省酒业协会、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力天酒业研究院承办的陕西省首届白酒创新高峰论坛暨陕西省白酒创新基地落成典礼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力天酒业研究院举行。

  • 车顶维权女车主被特斯拉索赔500万元

    9 月 28 日,韩潮在微博上表示,近期特斯拉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自己告上法院,要求韩先生公开道歉,同时向韩先生索赔 505 万元……

  • 谨防金融诈骗,消费者须识破这些套路

    2021年9月,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安全、健康的金融网络环境,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决定联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

  • 中消协:所谓“量子产品”是“伪科技” 神奇功效为虚假宣传

    1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所谓“量子产品”是“伪科技”,神奇功效为虚假宣传。

  • 小心“假促销”的消费陷阱

    “在吗?帮我砍一刀”“分享好友即可提现”“转发朋友圈集赞就能得到礼品”……部分商家为扩大宣传效果,推出集赞、砍价、返现等营销手段。由于各平台砍价规则和营销模式的差异,消费者体验良莠不齐,假促销引发消费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专家表示,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坚决保障消费者权益,方能真正培育新的消费点、提升人们消费意愿。

  • “五一”长假过半 如何理性消费避免“入坑”?

  • “五一”假期消费 购买“机票盲盒”须谨慎

    “五一”假期临近,不少居民已经开始筹划出行游玩行程。受国外疫情影响,在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旅行严格受限情况下,国内旅行将是多数消费者的首选,预计今年“五一”期间将会迎来一波出行高潮。23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中消协就今年“五一”假期的出行旅游及消费相关情况发布了消费提示。

  • 图解:预付费消费“陷阱”多 专家支招避“坑”术

  • 避坑消费 民法典给你支招

    “年货节”“女王节”……商家促销活动五花八门,有直接打折的,有附加赠品的,也有先付定金立减的,还有收货补红包的。线上线下,无论是购房买车、订餐订酒店,还是买保险搞装修,消费者都可能遭遇消费合同中的陷阱。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理性购物、避坑消费呢?

  • 疯狂的社区团购该退烧了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排挤竞争对手;利用价格欺诈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3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列举了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十荟团、食享会五家社区团购企业的几宗“罪”。

  • 饭店包间装摄像头:不告知即侵权

    餐饮企业要履行对消费者的告知义务,给予消费者是否选择包间就餐的权利。

  • 高价“福袋”虚假秒杀 “双11”套路怎么破?

    “双11”第一波促销暂歇,第二波已紧跟而来。“战线”被拉长,商家“套路”似乎也更多变。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悉了多起购物节中优惠促销活动的真实案例。中消协也于近日发布提示,让消费者提防商家促销套路,坚定理性消费心态,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

  • “双11”暗战 实体店价格或更便宜

    11月1日零点,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第一波付尾款时刻到来,大批“尾款人”涌进电商平台,争抢前几千名付款可以叠加优惠、获得额外赠品的宝贵名额。自预售开始以来,养猫升级、抢优惠券、淋红包雨等各种玩法令网友大呼“太复杂”“到手价格并没有像宣传页上那样优惠”。“双11”电商平台真的能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买到心仪的商品吗?记者来到北京多家商场比价,发现实体店竟有不少商品比电商更优惠。

  • 反诈小卫士教您正确双十一“剁手”姿势

    “双十一”马上就要来临,小伙伴们已经磨刀霍霍,但是每年这个时候,购物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烦恼,除了购物平台给我们的满减难题,骗子也在时刻紧盯着广大“剁手党”的钱包。

  • “双11”促销商家要少些套路

    11月1日0点,“囤货党”“养生族”以及美妆爱好者等消费群体纷纷涌入各大电商平台。据报道,作为年度消费大戏,今年“双11”消费额有望再创新高,但复杂规则却难坏了消费者。人们在“买买买”中,仍要避开不少商家、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

  • 买新手机卡频遭“二次号”困扰

    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这被称为“二次放号”。运营商称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却给新用户带来了各种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二次号”隐患多,相关制度和政策亟待完善。

  • 严禁非法买卖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提请审议

    备受期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迎来进展。10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10月13日-17日在北京举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
    切换到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