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防安全 > 安全与法

入夏以来漓江吞噬4条生命 游泳须注意安全

时间:2013-07-09 14:06:58  来源:新华网  作者:梁剑
导读:今年入夏以来,已有4条生命在漓江的江水中消逝,眼看暑期已至,下河游泳的人越来越多,黄兰的担忧也越来越重。

  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漓江是条天然河流,没有绝对安全的游泳地带,而漓江桥底、象鼻山、伏波滩等水域更是危机四伏。”昨天在快艇上,黄兰向记者逐一指明漓江上的“禁区”。

  黄兰说,漓江分局成立于2009年年底,当年,漓江市区段共吞噬了40条生命,这样沉重的数字让她心痛。因此在就任漓江分局局长的第一天,黄兰就对同事们说:“我们全体民警要行动起来,把挽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一定要与漓江‘斗’下去,把溺亡人数减到最低。”

  从那时起,黄兰与民警们一起投入这份工作:她走访游泳专家,整理出漓江市区段危险水域分布情况,溺水多发地段、时段、人员类型等情况,并在危险水域竖立警示牌,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警力,加强漓江江面巡逻防范;2011年,漓江分局将大型船只改装成水上警务站,并配备巡逻快艇、对讲机、强光电筒、救生器材等进行24小时值班,做到在漓江市区段水域“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有了水上警务站,民警的救援行动就更快了;目前,漓江分局正着手在漓江沿岸布置高清摄像头,画面覆盖江面,以期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及时出警救援……

  黄兰说,溺水事故发生时,溺水者由生到死,往往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倘若三分钟后还没脱离危险,多半凶多吉少。而民警做的这些工作,就是为了让民警能在险情发生的三分钟之内,及时赶到现场,挽救生命。

  “不管是白天夜晚,刮风下雨,这几年我和同事们都在江面上值守,虽然很辛苦,但看到漓江市区段溺亡人数每年都在下降,我们感到很欣慰。”黄兰说。

  一个需要重复敲响的警钟

  虽然发生在漓江市区段的溺亡事故逐年减少,但每当遇到那些不停劝告、坚持要到危险水域游泳、进而发生危险的市民,黄兰也会觉得心痛。这时让她心痛的,不仅仅是悲剧发生后的眼泪,更有少数人对安全的忽视。

  象鼻山附近水域有不少抽水井坑,属于危险水域,民警在这里设立了警示标志。然而,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名男子却擅自在这里下河游泳,并发生险情。所幸男子的呼救声,被巡逻民警听到,民警及时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黄兰说:“我们不能剥夺市民的游泳爱好,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提醒、劝阻,尽力安排巡逻,通过水、路两种方式长期巡逻,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为此,黄兰和民警们在巡逻的同时,也加强了安全教育的力度。他们将整理出的漓江危险水域情况制成宣传资料向社会发放,并在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广告显示屏上播放宣传资料;针对中小学生,他们主动联系教育部门,通过发放课件、举行讲座等方式为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

  黄兰说,这些工作,虽然不会立即看到成效,但只有把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漓江溺水事故才会大大降低。

  一个关乎生命的期望

  与黄兰和她的同事们一样,这些年,晚报每年都在为了减少漓江溺亡人数,而不厌其烦地做着报道。

  2009年9月4日,晚报以《9天8人溺亡敲响游泳安全警钟》为题,报道了短短9天时间内,漓江、桃花江市区段就吞噬了8条生命的悲剧,由此让游泳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0年夏天,晚报记者亲随“老漓江”下水,在漓江市区段寻找“生死门”,再次提醒游泳者不要去危险水域以身试险;

  去年6月13日,晚报以《记者详细探访桂林各大“天然游泳场”安全系数》为题,探访漓江市区段市民热衷的各大“天然游泳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媒体以及公安部门的努力下,漓江市区段每年溺亡人数逐年下降:2010年,溺亡人数为29人,比2009年下降了11人;2011年,溺亡人数22人;2012年,首次降至个位数,为8人。

  黄兰说,每年重复地敲响警钟,目的只有一个,期望悲剧不要重演,希望天下的母亲都不再因为儿子溺亡而心痛……(记者 梁剑)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