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在广元监狱庄严宣判:(2018)川刑再14号刑事判决书撤销原一审有罪判决和二审驳回上诉的裁定,宣告原审被告人张某、田某无罪。脱下囚服、换回便装的二人,在失去自由四年五个月之后,走出监狱,终于重获清白之身。这一幕,不仅是他们个别人生悲剧的终章,更成为四川刑事司法史上一个标志性瞬间,这是广元监狱首次对正在服刑的人员在监狱内公开庭审与公开宣判改判无罪,并当场立即释放。此案也成为四川司法实践中于监狱内开庭并当场释放服刑人员的标志性案例。 “全市统一还能叫校服吗?”近日,一则关于校服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公众热议。有人支持“全市一款”,认为这有助于公平与规范;也有人担忧校服质量和设计个性缺失,甚至质疑校服投票选择的公正性。这场关于校服的讨论折射出公众对教育公平、学校治理和学生发展的多重关切。《中国教师报》发文《校服要不要全市统一》,汇集多方观点,关注不同声音。 “杀盗非杀人”,命题的提出庄子还是墨子让学术史去讨论了。盗是大恶之人,杀人越货,阴险歹毒,专门躲在黑暗之中,干些危害社会,危害生命的坏事。此类人从法律的意义上是判死刑之人,杀之是为民除害,替国家分忧,降低了司法机构的负担。但法制社会并为赋予自然人以杀盗的权限,这样的行为当如何界定? 居住权是《民法典》新设一项法定权利,是指以满足生活居住需要为目的,房屋使用人与所有权人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不仅精确阐明了新时代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更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法发〔2023〕15号),同时发布十二篇人民法院涉及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再审典型案例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6万余个,强调要坚决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着力清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 2012年4月28日,国务院发布《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第11条规定,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历经10年,2021年《民法典》赋予更加丰富、充实“性骚扰”内涵与外延。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明确提到: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健全涉企收费畅销监管机制。2023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受害人大多数是女性和未成年人,相对男性施暴人,其力量对比处于弱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