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界之声
  • 中央清理“裸官”具有前瞻性 2014-12-18
  • 笔者认为,此次党中央“清理”裸官的举动,对不愿意放弃移居的领导干部实行岗位调整,或者不得在党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岗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岗位,以及涉及军事、外交、国家安全、机要等重要岗位任职。一是对国家军事、外交等国家重要领域的保护,二是防止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纪的勾当,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
  • 亮剑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得靠制度发力 2014-12-18
  •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这次讨论源于中组部率先在中管干部中开展抽查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而这次抽查,可谓效果显著,其中,已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各地各单位已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60170名。
  • 反腐肃贪,将权力监督放在阳光下是根本 2014-12-17
  • 刘铁男接受调查前曾突击审批,称为少得罪人;检察机关在公诉时指出:“监督制约权力机制不到位,是被告人刘铁男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在采访本案办案人员和刘铁男的同事时,几乎每一位采访对象都提到了“监督乏力”。
  • 官员落马,别总拿“红颜之祸”来说事 2014-12-17
  • 截至2014年12月1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的“以案警示”栏目共推出了164个典型案例,有14个提到了贪官的情妇。这些案例详尽描述了近年来落马贪官的堕落轨迹,其中不乏一些贪官生活腐化、包养情妇并最终被情妇所累的案例。
  • 干部履职要“法治” 2014-12-17
  • 在浙江,法律考试的成绩是领导干部任职、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拟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若不合格,将不得任命……
  • 消除“伪自觉” 当成“好干部” 2014-12-17
  • 因为在执行上更多的是靠干部的自觉,缺乏有力的督促措施和处罚,给干部留下了比较大的“私人空间”,在不少干部中就出现了“伪自觉”现象,对待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愿意报就报,不愿意报就不报的情况,甚至是故意漏报、瞒报。特别是对于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领导干部房产、收入等信息,很多干部讳莫如深,假报、瞒报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干部的“伪自觉”,没有相应的核查措施,这构成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瑕疵”,如同一场有设计缺陷的考试。
  • 档案“见证”干部选拔的公平公正性 2014-12-17
  •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对每一位选拔任用的干部,都建立起一份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全程纪实档案。”日前,黔江区委组织部一负责人说,这份档案将作为今后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终身追责依据。
  • 切莫让红包变为腐败的“药引子” 2014-12-16
  • 红包古已有之,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红”象征着喜庆、吉祥,“包”蕴含敬爱与祝贺之意。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红包藏起了“祸心”,当它进入官场,异化为办事的敲门砖、升官的垫脚石、发财的“药引子”,让不少官员因为收受红包走向了违法乱纪的道路上,多少前途一片光明的优秀干部倒在了糖衣炮弹里。
  • 政府行使权力须依靠人民 2014-12-16
  • 笔者认为,人民政府权力源于人民,政府行使权力也就必须依靠人民。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需要从各个制度层面逐步推行。
  • 不搞“特殊化” 才能真正赢民心 2014-12-16
  • 要求党员干部不搞特殊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人民所期盼的。针对党员干部搞特殊化的现象,我们党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整治,首先来说,作为党员干部,不妨多“照镜子”、“正衣冠”,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真正认识到“搞一次特殊,玷污一次形象;耍一次特权,失去一片人心”。
  • “六不准”源头上治理亲情绑架公权 2014-12-16
  • 国家能源局党组近日印发了《国家能源局工作人员廉政守则》和《国家能源局处级以上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规范》两项反腐倡廉规定。提出“六不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加强对配偶、子女的教育和约束,防止在家属问题上栽跟头、犯错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