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界之声

要敢于善于常服“相互批评”这剂良药

时间:2013-12-18 16:32:56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落实环节,取得了不少实效,但也在一些地方遭遇到“好人主义”的阻击。在一些人看来,相互批评有伤“同志感情”,督促整改有失“兄弟义气”。于是,善意的批评异化为只有“善意”没有批评,建设性意见演变为只有“建设性”没有意见。

  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落实环节,取得了不少实效,但也在一些地方遭遇到“好人主义”的阻击。在一些人看来,相互批评有伤“同志感情”,督促整改有失“兄弟义气”。于是,善意的批评异化为只有“善意”没有批评,建设性意见演变为只有“建设性”没有意见。(新华网 12月17日)

  古语有云朝闻道夕死足矣,习近平总书记在也曾经说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可见,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工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分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整改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开展整改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一些同志习惯当“老好人”,只提好不说坏,只夸优点不提缺点,使整改工作浮于表面,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展。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政府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认真查摆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为什么会惧怕批评和不敢批评,是因为有些同志接地气的深度不够,对本质工作用心不够,工作干劲不足,事业心、进取心减退,满足工作现状,工作上拈轻怕重,缺乏责任担当。种种原因造成一些同志不会自我批评,也不敢对他人进行批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先查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勇于改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掏心见胆,揭短亮丑,不怕刺、不怕痛、不遮掩、不回避,主动对号入座。这样才能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转化为督促工作改进的动力。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同志的爱护,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工作中药真开门广泛征集意见,真亮丑敢于自我揭短,真批评直指问题要害。广大干部职工需通过查摆剖析,进行了面对面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了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才能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真实的促进作用。(朝波)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