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费与法
  • 高价“福袋”虚假秒杀 “双11”套路怎么破? 2020-11-05
  • “双11”第一波促销暂歇,第二波已紧跟而来。“战线”被拉长,商家“套路”似乎也更多变。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互联网法院获悉了多起购物节中优惠促销活动的真实案例。中消协也于近日发布提示,让消费者提防商家促销套路,坚定理性消费心态,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
  • “双11”暗战 实体店价格或更便宜 2020-11-04
  • 11月1日零点,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第一波付尾款时刻到来,大批“尾款人”涌进电商平台,争抢前几千名付款可以叠加优惠、获得额外赠品的宝贵名额。自预售开始以来,养猫升级、抢优惠券、淋红包雨等各种玩法令网友大呼“太复杂”“到手价格并没有像宣传页上那样优惠”。“双11”电商平台真的能让消费者花最少的钱买到心仪的商品吗?记者来到北京多家商场比价,发现实体店竟有不少商品比电商更优惠。
  • 反诈小卫士教您正确双十一“剁手”姿势 2020-11-04
  • “双十一”马上就要来临,小伙伴们已经磨刀霍霍,但是每年这个时候,购物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烦恼,除了购物平台给我们的满减难题,骗子也在时刻紧盯着广大“剁手党”的钱包。
  • “双11”促销商家要少些套路 2020-11-03
  • 11月1日0点,“囤货党”“养生族”以及美妆爱好者等消费群体纷纷涌入各大电商平台。据报道,作为年度消费大戏,今年“双11”消费额有望再创新高,但复杂规则却难坏了消费者。人们在“买买买”中,仍要避开不少商家、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
  • 买新手机卡频遭“二次号”困扰 2020-10-20
  • 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这被称为“二次放号”。运营商称码号资源循环使用有利于盘活通信资源,但却给新用户带来了各种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二次号”隐患多,相关制度和政策亟待完善。
  • 严禁非法买卖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提请审议 2020-10-13
  • 备受期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迎来进展。10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10月13日-17日在北京举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 山西五寨县市场监管局对违法企业的处理结果遭消费者质疑 2020-09-24
  • 近日,山西五寨县群众巩贵荣反映:2020年4月2日,他向五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实名投诉了“五寨县华燃晋北能源有限公司”超出核准经营范围,违法销售汽车;并且销售给他的“欧曼”半挂汽车,屡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但该公司逃避责任至今不解决处理。
  • 标榜“专特供名酒”网络交易调查:“八成是假货”“九成为送礼” 2020-08-24
  • “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115000元。”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
  • 警惕"特供"商品背后销售陷阱 2020-08-24
  • 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而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的方法。卖家这种操作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
  • 劣质电商卖货有“剧本”靠“演技” 2020-08-04
  • 妻子为了销量不得不降价卖货,却因此被丈夫辱骂;主播为了给粉丝低价折扣,自掏腰包补齐差价……从去年开始,这样的场景就出现在快手的一些网红直播间中,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主播效仿。
  • “3·15”晚会再曝消费陷阱 趣头条屡现违规广告 2020-07-17
  • 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神车”宝骏560屡现变速箱故障,趣头条广告无资质也能投放……因疫情延期4个月后,2020年“3·15”晚会昨晚播出,再度曝光生活中的消费陷阱和黑产业链。今年晚会主题定为“凝聚力量、共筑美好”,更加关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
     82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