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客厅 > 人物访谈

收入分配怎么改革

时间:2013-08-22 18:04:35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导读: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宜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宇,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赖德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怀国,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王伟同做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网上座谈会。

  [主持人]:我们有一位叫“依水淼”的网友提出了这样一观点,我们看见“十二五”期间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也就是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五个百分点左右,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好消息,我们想请教一下教授,在我们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国有企业是不是应该这样开展收入分配改革,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张宇]:国有资本要上交资本收益,这是国有资本内在要求,因为国有资本所有权归社会,所以,国有企业的利润要有一部分上交社会,上交国家,用于全体人民的福利,这是国有企业的要求,也是它的优越性的表现之一。过去我们资本收益有的是5,有的是10,在此比例上还会提高一些,贡献就更大了。但是国有企业资本收益到底多少合适呢?要从实际出发,因为企业还要积累,还要扩大,还要发展,根据企业的情况来设定。

  第二,国有企业的垄断性企业如何实现收入分配改革,这里面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国有企业不都是垄断企业,私有企业也有垄断企业,我们最近中央电视台查很多的外企,它也有垄断。垄断有技术的垄断,有资源的垄断,也有行政授权、地位,很复杂。我们国有企业中间垄断企业是少数,除了电信、国家电网、石油开采、黄金、铁路,剩下的企业都是竞争类企业,不是国有企业就是垄断企业。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改革中,垄断的企业和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因为垄断的企业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所以,在收入分配中要加强一些调节和监管,比如说它的高收入,它的职工的收入,国家要去调节。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提高工资,所以,国家要加强监督和调节。其他竞争类企业,随着市场经济,随着经济效益发展。所以两类有所区别。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改革,它还是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鼓励劳动、鼓励创造。

  [主持人]:下面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这位网友考虑的挺仔细,现在无论是收入倍增计划还是收入分配改革进程,收入增幅,都比不过当下物价的增幅,就是物价涨得太快了。我们再怎么样增加工资,可能都赶不上每天蔬菜、牛肉这些东西的增长。这个东西是不是一个矛盾,我们怎么追都追不上物价?

  [王伟同]: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位网友可能对于文件的理解上还是有一些偏差。因为我们所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是指的剔除物价因素以后的实际收入的倍增计划。所以,我们在制定收入倍增计划的过程当中,就已经把物价因素考虑进去了,也把它剔除掉了,我们是实际收入的倍增计划。这个因素是两个问题,通货膨胀和收入倍增其实是两个问题。当然我们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问题现在是一个非常大的民生问题。

  [主持人]:的确很多人感受到工资涨幅没有物价涨得那么快。

  [王伟同]:它是一个我们老百姓切身感受非常突出的问题。但是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要特殊的看待,因为物价的上涨有它内在规律的,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物价不可能不涨,如果物价完全不涨,那我们经济没有办法维持快速的发展。在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维持一定的物价增长是有合理性的。但是在物价增长的过程当中,里面的结构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食品价格,我们的猪肉价格上涨可能会比较快一些,这里面对老百姓切身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这个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但是物价的上涨和我们的收入倍增计划是两个问题,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收入倍增计划,因为那是我们实际收入的倍增计划。

  [杨宜勇]:我觉得网友其实也是明知故问,反映他一种情绪。他也知道倍增计划是剔除物价的,但是他说的物价,除

  了你说的牛肉、蔬菜之外,可能更多的是房价。再翻一番,我在北京也买不起房。政府要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确保年轻的。

  [主持人]:杨教授考虑的是年轻人迫在眉睫的问题。接下来看下面这个叫“吾本山民”的网友提出了个税改革的问题。我们现在看见“营改增”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税改如何同收入分配相协调?包括现在个税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怎样的阶段了?

  [胡怀国]:再分配政策中,税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现在的税收政策整个的设计,确实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尤其是限高这一块,比如,我们以间接税为主,很多间接税是可以转移的,调节收入分配过高,个人收入过高这一块,税收比较低,但是我们的个税,一方面整个比例占的不是很高,我们的个税一般是工资单位代扣,老实巴交的上下班这一波人,这方面成为纳税主体。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说,其实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就是财产这一块,其实发达国家,尤其整个再分配政策比较完善,税收制度比较完善,财产方面的差距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大。而我们财产这一块,基本上作用不是特别大。这个,我觉得,因为这方面也和发展阶段,还有我们一些税收基本制度包括一些技术水平都有关系。确实现在因为我们90年代的税制改革之后,当时那套制度是针对1994年时候遇到的一些急迫的问题,现在确实环境变化了之后,包括财政税收的改革和我们税费的一些改革,都需要进一步推进。

  [杨宜勇]:税制改革的趋势,以后发展方向是按家庭计税。因为家庭一般是三个人,有的是两个人工作,有的是一个人工作,一个人工作和两个人工作都是一个标准计税,显然就不合理。现实实际居住在一起的人就算家庭,这样可能能够减轻那些生活负担重、困难那些人的实际税负。

  [赖德胜]:个税是一部分,比如当期的利益调整的问题。其实我觉得中国经过30多年的积累,很多财富非常大的增长,因此如何开始考虑征收这种遗产税,这可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为什么呢?涉及到代际公平的问题,如果没有财富资产、遗产的调整,可能下一代仍然是富的富、穷的穷。现在我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也是开始思考,来研究这种遗产税,看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责任编辑:guanliyuan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