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道

人员查询法 视 频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界之声

总因待遇被拍砖 “体制”内原罪当破

时间:2014-03-26 11:09:53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
导读: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代表们纷纷发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代表们纷纷发言。30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市石滩镇沙头村大学生村官冼润霞是第7位发言的代表。昨天,有个代表问她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有多少,听到她的答案后惊讶地说,“哎呦,还没有当保姆的工资高。”冼润霞纠正道,“不对,应该更正为,还不到一个保姆一半的工资”。座谈时,这番话从冼润霞嘴中复述出来,在场的全国人大代表都笑了,也包括坐在她斜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 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村官代表在习近平来广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谈到工资还不到保姆的一半,引来网友普遍留言“那你怎么不去做保姆”、“你的活保姆能干,保姆的活你能干吗?”。不得不想起长久以来的热点话题“公务员是否该涨工资”。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村官,只要一提到“体制内人员”待遇问题,网友总是习惯性地拍砖“嫌待遇不好你就别干啊?农民工工资也低、保姆工资也低,凭什么你们就该工资高了?”诸如此类的留言屡见不鲜。似乎有一种魔咒,叫“体制”内就有天然原罪。

     诚然,体制内人员工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服务不等同于奴隶。为人民服务也不意味着必须上升到“神性”的高度,连正当的生存需求都不能提。当今是市场经济时代、民主法治社会,应更加包容理性,允许各个群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有人说这是群众对公职人员们“爱之深、责之切”,那么我想说百家争鸣的前提是“有话好好说”。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对话,才能推动国家有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都说群众的不信任源于部分害群之马令公众产生了“公务员就有灰色收入”的刻板印象,症结在于体制内待遇的不公开不透明,因此纷纷呼吁公职人员待遇应该“阳光化”。而两会期间我们看到一些公职人员纷纷晒起了自己的待遇,表明体制内人员在行动。那么,公众也应打破“体制原罪论”的魔咒,去除成见,如此,待遇“阳光化”才能真实化、常态化。否则,公开了也没人信,反而总被拍砖,将心比心,换做是你,你也会同担心成为下一个何久香代表,“接着挨骂”,最终缄口不言。长此以往,不利于形成公务员薪酬制度的调查比较机制和动态调整制度,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利。

侧耳倾听,打破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才是大国民众应有的素质和底气。正如近几日,部分两会代表踊跃“发声”,相继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务员退出制度、建公务员薪酬跟GDP增长、CPI增长联动调整机制等建议,理性中肯。我们相信,“体制内原罪”将破,“公队伍”的明天会更加健康稳定。(王玉)

责任编辑:guanliyuan2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09001449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8008263 号
监督电话:010-57027107   57027127
总编邮箱:zgfzzb@126.com